1. 物料含水率
反比逻辑:含水率需控制在合理区间,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降低处理能力。 含水率过高:物料流动性过强,易随废水流失,同时细颗粒会黏附在筛网上造成堵塞,导致物料通过速度变慢。
含水率过低:物料流动性差,难以在分离腔内输送和破碎,需消耗更多时间处理,单位时间处理量下降。
举例:当含水率从 40% 升至 70%,处理能力可能下降 30%-50%;若降至 10% 以下,处理能力可能仅为正常状态的一半。
2. 物料杂质含量反比逻辑:物料中杂质含量越高,处理能力越低。
杂质会堵塞进料口、缠绕螺旋部件或卡住滚筒,迫使设备停机清理,中断处理流程。
淤泥类杂质会增加物料整体粘性,导致砂石黏结,难以被筛分和输送。
举例:当杂质含量从 5% 升至 20%,设备有效处理时间会减少,实际处理能力可能下降 40% 以上。
3. 筛网堵塞程度
反比逻辑:筛网堵塞越严重,物料通过率越低,处理能力越小。
筛网孔径过小、开孔率低,或物料中细颗粒占比高,都会导致细颗粒卡在网孔中,堵塞通道。
堵塞后,物料无法正常通过筛网,会在分离腔内堆积,甚至反堵进料口,迫使处理速度放缓。
举例:筛网堵塞率从 10% 升至 50%,物料通过效率会大幅下降,处理能力可能仅为正常状态的 30%-40%。
4. 物料粘度
反比逻辑:物料粘度越高,处理能力越低。
高粘度物料会使砂石之间相互黏结,形成大块,难以被螺旋输送或滚筒筛分。
同时,粘性物料会牢牢附着在设备部件表面,进一步降低输送和分离效率。
以上四类因素均通过 “阻碍物料流动”“增加处理阻力”“中断处理流程” 三个核心逻辑,与处理能力形成反比关系。实际操作中,通过控制物料含水率、提前消除杂质、定期清理筛网、针对性处理高粘度物料,可有效减少反比因素的影响,稳定处理能力。
上一条:砂石分离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| 下一条:落地式砂石分离机的日常操作流程 |